手機版

APP下載
微信

收藏
來源:基督教全國兩會
(一)場所簡介
長春市西五馬路基督教堂,位于吉林省長春市南關(guān)區(qū)西五馬路615號,始建于清光緒十二年(1886),由英國傅多瑪牧師到長春創(chuàng)建。1893年英國牧師紀禮備在此修建牧師府,創(chuàng)辦教會醫(yī)院(今長春市婦產(chǎn)科醫(yī)院)。新中國成立后,教會響應中國基督教發(fā)起的“三自”革新愛國運動的號召,擺脫了外國差會的控制,走上了獨立自主自辦教會的道路,長春市基督教各宗派開始在西五馬路基督教堂聯(lián)合禮拜。新中國成立后被列為吉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。

牧師與本堂服侍人員在改建前的教堂合影
1980年長春市對教堂進行了修繕,1996年、2010年該教堂進行了較大改建。改建后教堂面積5100平方米,可容納信教群眾5000余人,是吉林省目前容納信徒最多的一座基督教堂。

改建后的長春市西五馬路基督教堂內(nèi)景
(二)主要事跡
長春市西五馬路基督教堂的愛國事跡主要反映在抗日戰(zhàn)爭、解放戰(zhàn)爭和抗美援朝時期,以西五馬路教堂的第15位中國傳道人、曾任吉林省基督教兩會兩屆主席、會長的徐堂清牧師的愛國事跡最為突出、最具代表性。由于徐棠清牧師在抗日戰(zhàn)爭、解放戰(zhàn)爭和抗美援朝時期的卓越貢獻,逝世后被追認為革命烈士,骨灰安放在“長春烈士公墓”。
傾全力支持抗戰(zhàn)??谷諔?zhàn)爭時期,基督教教會這個特殊的場所臨時成為許多共產(chǎn)黨人的避險港,許多基督徒都勇敢地站出來,支持、幫助中國共產(chǎn)黨并參加抗日戰(zhàn)爭。這一時期,徐棠清牧師任哈爾濱松江基督教區(qū)會會長,在哈爾濱的基督教會學校保護和救護了眾多中國共產(chǎn)黨的干部,并在那個特殊的歷史時期,為中國共產(chǎn)黨培養(yǎng)大批重要的后備干部提供了必要的條件。如原哈爾濱地委書記高德義就是在徐棠清的幫助下,被送到沈陽三育學校(基督教學校)學習,掩護了其革命黨人的身份,有效地保護了其人身安全。
為了革命的需要,徐棠清牧師變賣了家里所有值錢的東西,換成糧食作為地下黨的供給。為了給地下黨供應和輸送充足的糧食,他把患病的小女兒撇在家中,當他抽出時間想回家照顧小女兒時,小女兒已餓死在家中。他用家中的財產(chǎn)和小女兒的生命,換來了無數(shù)革命黨人的安全,這種無私的愛國奉獻精神怎能不讓我們?yōu)橹畡尤?,當時許多人都稱頌他為“革命的牧師、正義的牧師”。
為解放長春貢獻力量。中國人民解放軍在中國共產(chǎn)黨的領導和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援下,推翻了帝國主義、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在中國的統(tǒng)治。這一時期是關(guān)系到中國命運的關(guān)鍵時期,作為基督教界的愛國人士,徐棠清牧師為解放長春貢獻了自己的力量。
在長春保衛(wèi)戰(zhàn)時期,為了國家利益,為了民族解放事業(yè),徐棠清挺身而出,把長春市陜西路的牧師府當作地下黨的聯(lián)絡處和接待處,借著教會牧師府這個特殊之地,保護了許多中共地下黨人的人身安全。他不顧個人安危在家里存放共產(chǎn)黨的進步書刊、馬列著作和革命傳單,并多次用家中僅有的口糧、藥品救助黨的地下工作者。曾有地下黨評價說:“基督教堂成了解放軍的紅色兵站?!?/p>
徐棠清還努力同國民黨軍法處處長建立關(guān)系,把自己積攢的糧食存放在軍法處處長家里,以此借口經(jīng)常和消息靈通的軍法處長接觸了解國民黨軍隊動態(tài),為地下黨提供情報來源。長春圍城時,解放軍獨九師為了加強對國民黨守軍的政治攻勢,打算在前沿陣地上安裝高音喇叭,準備安裝一臺柴油發(fā)電機。為了把準備好的物資安全運出國民黨的哨卡,徐棠清的妻子帶著五個孩子打扮成難民,把柴油發(fā)電機的零件放在手推車上,再堆放一些破被褥,由此出了國民黨的哨卡。他還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,多次前往解放區(qū)遞交國民黨重要文件,并通過長春大學與地委保持聯(lián)系,理應外合,極大限度地減少了解放戰(zhàn)爭中的人員傷亡。他屢次冒險為解放區(qū)運送電臺等通訊設備和醫(yī)藥用品,為長春解放貢獻了自己的力量。他曾說過“雖然知道每一次的行動都是冒著死亡的危險,但是為了勝利與和平,即使犧牲了也無怨無悔,這是我們每一位基督徒義不容辭的責任,這種愛國情感和愛國行為也是每一位基督徒都應該具有的?!?/p>
宣傳支援抗美援朝。這一時期,徐棠清牧師在長春率先成立了基督教抗美援朝革新委員會,(中國最早成立的三自愛國組織之一,后改名為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),并舉辦學習班。他親自任教,熱情頌揚抗美援朝戰(zhàn)爭是一場正義的戰(zhàn)爭,是保家衛(wèi)國的戰(zhàn)爭,中國人民志愿軍是世界歷史上最勇敢、最偉大的軍隊,鼓勵基督徒要保家衛(wèi)國,積極投身到抗美援朝的戰(zhàn)爭中,同時揭露帝國主義的侵略罪行,激發(fā)了廣大基督徒的愛國熱情,收到了良好的效果。
隨后,長春市基督教革新委員會又成立了愛國工作部,由蘇賽光和朱華林等愛國信徒負責開展工作,組織廣大基督教徒召開愛國奉獻大會,為抗美援朝戰(zhàn)場積極捐款捐物。徐棠清牧師鼓勵年輕的基督徒說:“為了正義與和平,基督教徒要積極參軍,用實際行動表達基督教徒的愛國熱情?!碑敃r,約有280名基督徒報名參加志愿軍,基督教護士學校100余名學員中有50人參軍,他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支援著抗美援朝戰(zhàn)爭。
以徐棠清牧師為首的長春市西五馬路基督教會,匯聚了蘇賽光、朱華林、韓樹棠等一大批愛國愛教的基督教人士,他們盡其所能支持抗美援朝和國家建設,充分體現(xiàn)了他們與祖國同呼吸、共命運的愛國情懷。同時他們改革教會,積極開展“三自”愛國運動,將教會引領到“自治、自養(yǎng)、自傳”的正確軌道,及時徹底地割斷了教會與帝國主義的聯(lián)系,為基督教的發(fā)展指明了方向。

按立牧師圣職合影留念(左三為徐棠清牧師)
新中國成立后,徐棠清牧師多次拒絕國家給予他的任何待遇和獎勵(此間,國家要給他在政府安排工作或給他兒女安排工作等,他都婉言謝絕)。
在不同的歷史時期,以徐棠清牧師為首的一批基督教愛國人士為了和平與正義拋頭顱、灑熱血,用實際行動將基督徒愛國愛教的崇高情感體現(xiàn)的淋漓盡致,把基督徒特有的愛奉獻給了那個時代,譜寫下了可歌可泣的動人篇章。他們的愛國事跡將激勵基督教信徒在愛國愛教的道路上越走越堅定。